top of page

​專長領域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緩解失眠,從認識睡眠開始,再進而學習如何找回好眠,這是李偉康臨床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經常跟失眠個案提的觀念。很多失眠個案經常急於掌控睡眠,而往往適得其反,並一再陷入失眠的痛苦、焦慮、失控的無助感之情緒循環中。不妨尋求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人員(https://pse.is/4zpxcg) 協助,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安眠藥以外、經科學驗證的治療方式。

​自律神經檢測

在協助失眠患者找回好眠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個案還會同時發生焦慮、頭痛、眼睛乾澀、呼吸困難、肩頸痠痛、耳鳴、心悸、胸悶、腸躁或頻尿等的問題,而且做過很多身體檢查仍然找不到原因;為了協助個案了解症狀的來源,透過非侵入式的多頻道生理回饋儀,可以讓患者看到在不同狀態下自律神經對生理表現所產生的影響,進而開始有機會學習如何去改善症狀。

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顧名思義,就是讓個案能夠即時看到自身生理表現的變化,進而了解練習或治療對於自己的幫忙。讓身體的改變數據化與視覺化,是李偉康臨床心理師喜歡生理回饋,或甚至多年來努力將此治療優化並整合進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原因。目前李偉康臨床心理師也是台灣生理回饋與神經回饋學會的理事,希望透過推廣能夠讓更多臨床工作者與個案了解,進而幫助更多的人。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 是目前美國內科醫學會 (2016)、歐洲睡眠研究學會 (2017) 及美國睡眠醫學會 (2020) 所公認的第一線非藥物治療。

此治療中的「行為」意指睡眠習慣,即失眠的患者經常在開始睡不好之後,開始改變自己的睡眠習慣,結果卻導致自己的失眠陷入惡性循環當中,例如半夜12點上床,1點才睡得著,為了增加睡眠機會,晚上10點就上床嘗試睡覺,結果躺到半夜1點都還睡不著,甚至因此整晚都睡不著了」。

 

而此治療中的「認知」意指對睡眠的想法與觀念,隨著失眠的狀況持續時間越長,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災難性想法」,比如「我的身體或腦袋是不是出現了甚麼樣的問題,才導致出現這種睡不著的情況」或甚至在睡前就會開始焦慮「自己今天會不會又睡不著」。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就是透過「行為」、「認知」的調整,來達到緩解失眠的經科學驗證之治療方式。

My Approach
bottom of page